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了七位技术辅导,为任淦庭、裴石民、吴云根、王寅春、朱可心、顾景舟、蒋蓉(以出生年月排序),他们各怀奇技,精心创作,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青年艺徒,使紫砂陶艺进入了历史发展的空前繁荣时期,被称为紫砂七老。
图片
合影 前排左五为王寅春
王寅春(1897-1977),祖籍江苏镇江,出生于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一个贫寒家庭,13岁时拜赵松亭为先生,跟随金阿寿学习制壶技艺,满师后,先帮富户赵乾泰做小伙计,后做客师制坯。
图片
王寅春 六方抽角壶
他的朱泥小壶与众不同,坯体圆而薄,下水平稳,出水爽,极为精巧,很快为他赢得声誉。起初是'福记'老板陈寿馥请他做水平小壶,盖'福记'印章,后来客商径自赶来请他做水平壶,壶底钤两行楷书印'阳羡惜阴室王',錾梢和盖内钤'寅春'小长方印,及底印王寅春。两枚印是素有'切玉圣手'之称的潘稚亮刻的,故王寅春一直使用到辞世为止。上海铁画轩也慕名前来订制水平壶,并包销所作,王寅春很快扬名大上海。
图片
王寅春 朱泥小水平壶
民国六年(1917),江苏省陶业工厂在蜀山成立,工厂曾往上送礼品满汉全席餐具(每套108件),外红泥,内白釉,皆由王寅春做坯,任淦庭陶刻。
图片
王寅春 周盘套组
王寅春在1935年应上海古董商龚怀希之邀,去沪上专事紫砂仿古产品,成功地仿制了时大彬、徐友泉、陈子畦、陈鸣远的作品,如“四方鼓腹壶”,壶底款识:“清谈见滋味,鸣远”,盖内钤“寅春”;“玉兰花壶”,壶底款识:“浮玉居,大彬”,盖内钤“寅春”。两件作品,一“光”一“花”,饱满生动,几无挑剔。
图片
王寅春 仿陈鸣远四方鼓腹壶
王寅春对紫砂陶走向国际市场,作出了很大贡献。1934年东洋生意兴起,日本人向吴德盛公司订购了300只小花盆,吴德盛把此任务交给了王寅春。他为此苦思冥想,率先做成了紫砂挡坯的模型,开始了宜兴紫砂陶生产使用模具的先河,这也是紫砂工艺史上的重大革新之一。
图片
王寅春 梅花周盘壶
1940年,他又成功地创制了一批咖啡具(每套15件),坯体为紫砂泥,杯、碟里面均施白釉,造型有六方、八方、抽角等,销往欧美市场深受好评。他还为销往泰国的产品,赶制过一批茶壶,有洋桶、线圆等。
图片
王寅春 洋桶
1955年1月,王寅春参加了蜀山陶业合作社,成为56届技术辅导员,为政府聘请的七大艺人之一。
图片
王寅春制 任淦庭刻 汉君壶
他多次承制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,如“十三头咖啡茶具”、“五头梅花周盘茶具”、“玉笠壶”、“圆条壶”、“八方盅形壶”等,一些新品名作被中南海紫光阁和故宫博物院收藏。
图片
王寅春 玉笠壶
画家亚明设计的“亚明方壶”、“六瓣高瓜酒壶”由其制作,是存世杰作之一。
图片
王寅春 六瓣高瓜酒壶
说到这两位大家的合作,不得不提到四方亚明壶,此壶乃是四位名家之合作,王寅春制、亚明画、任淦庭及徐秀棠刻,亚明在1963年曾赴丁山拜访任淦庭与王寅春,酒酣茶罢,“作方壶以了夜集”,他亲自设计绘制出此壶样式,并交王寅春制壶,亚明再在壶身一面绘鱼,并由徐秀棠镌刻,而另一面则由徐秀棠之师,一代陶刻大家任淦庭空刻饰以花鸟纹饰,画面清新淡雅,刻绘功力毕显。
图片
王寅春、亚明、任淦庭、徐秀棠合作亚明四方壶
王寅春的学生主要有许成权、李天行、李元如、高洪英、陈钢(陈小庚)、葛岳纯、江宏大、吉德宝、鲍赛芬、方立品、何道洪、高红英、邵盘洪、潘春芳、鲍春兔、曹婉芬、蒋淦勤、周桂珍、钱丽媛、张红华、王桂芬、蒋小彦等。
图片
1960年代,王寅春和徒弟们在一起
王寅春为人忠厚,诚朴而谦虚,行动稳重。两手虽粗,但特别灵巧,虽不识字,但极具经营头脑。其作品,线条挺括清晰,口盖准缝严密,既继承传统又能突破传统,所创作的新品种,有强烈的个性。他的技艺精湛全面,特别是方货和筋囊货的制作,具有相当高的水平,很难有人企及。
图片
王寅春 四方鼓腹壶
王寅春一生与紫砂艺术为伴,为近代紫砂筋纹器的代表人物,在紫砂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图片
王寅春 六瓣筋纹茶具套组
他一生创新的品种众多,据不完全统计有五六十件之多,20世纪四五十年代,紫砂业萧条时,他依靠创新品种占领市场,因一时定不好名称,而统称为“寅春壶”。传器有高瓜形壶、腹三线壶、半菊壶、六方抽角壶、铺砂大瓢壶、侧把梨形壶、倒把西施壶等。
图片
王寅春 侧把梨形壶
王寅春用印有:椭圆印“寅春”、篆文印“王寅春制”、“甲戌五月湖东汾阳后人制,五十大全”等。
图片
王寅春 六方菱花壶
王寅春是多产作者,他的传世作品中,有相当一部分是为生计而作的一般性商品壶,但他又没有分清印记,所以在收藏其作品时,要注意分清精品与一般之间的档次。
图片
王寅春 高腰双线壶
图片
王寅春 裙花提梁壶
图片
王寅春 纹井壶
图片
王寅春 六方井栏壶
图片
王寅春 高四方壶
图片
王寅春和王小龙(后排中)、徒弟高洪英、张吉根(左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